把青春献给兴隆的下乡归侨知识青年
陈宇锋
“到农村去,到边疆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!......”
四十五年前,一批又一批归侨知识青年,从北京,福建,广州,汕头先后出发一路欢歌,意气风发来到海南兴隆华侨农场落户.上面这首歌的这几句歌词,唱出了他们的心声,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激情.
1964-1965年,由中侨委组织了来自上述各地到兴隆落户的归侨知识青年,北京的有三批,福建的有一批,广州和汕头的各一批,共四百多人,他们绝大部分有高中文化程度,少数是在校大学生.他们响应中侨委关于支援华侨农场建设的号召,放弃了相对比较舒适的城市生活,到兴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. 兴隆华侨农场从1951年建设安置难侨基地时,就开始有归侨知识青年到此落户,以后每年都有一些归侨知识青年到兴隆落户,但人数不多.1964-1965年间,知识青年到兴隆落户,一下子来了四百多名下乡归侨知青,给兴隆华侨农场增添了新的活力.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事业心,工作干劲大,到农场后,对充实农场各生产队,各中小学,医院,机关等单位的骨干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,他们广泛联系职工群众,和群众打成一片.其中有一部分积极要求参加农场青年突击队,在山区开荒垦殖,长期奋战,吃大苦,耐大劳.他们的到来,还对农场开展业余文娱体育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,使生产区队的文化生活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尤其在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,他们受到兴隆老职工的热烈欢迎和真诚相待.
在兴隆华侨农场的发展史上,有着归侨知识青年光辉的一页.来自北京的归侨知青许丽华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之一,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这是兴隆华侨农场归侨知识青年的光荣.
80年代初,这一大批下乡归侨知青按中央的政策陆续回城去了,有的移居港澳海外.他们在兴隆工作,生活了二十年,与兴隆的职工群众,学生,家长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们把自己的宝贵青春献给了兴隆这块热土,也在兴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,兴隆广大职工的艰苦创业,拼力开拓的精神,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.他们当中有的后来当上干部,如:许丽华在兴隆时任场党委副书记,后任广东省侨办副主任,广东省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主任(为正厅级);黄军灵任国务院侨办人事干部处长,信访处长,后又出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办公室副主任(副厅级).亿们当中有许多人成为各自所在单位的骨干分子;有一些人还自己创业,事业有成.
印尼归侨知青郑文泰,出港后继续到高等院校深造,之后,回到海南创业.海口第一家现代化装修的宾馆(华侨大厦)就是郑文泰负责装修的;兴隆温泉第一个度假村兴隆温泉度假中心是郑文泰创办的;随后,他又在通什创办了一处旅游山庄.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他开始创办占地面积400公顷的”兴隆热带花园”,近二十年来,经过艰辛创业,细心经营,”兴隆热带花园”已蜚声国内外,成为海南东线重要的旅游景点.郑文泰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贡献,功不可没.1992年5月中央电视台《东方赤子》栏目报导了郑文泰的事迹.中央领导到兴隆观察,几乎都到过”兴隆热带花园”.
这一大批下乡归侨知青离开兴隆已二十五年,二十五年来,他们虽各自生活在国内外各地,但他们对兴隆仍然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,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把兴隆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,常回家来看看,他们仍然高度关注着兴隆的变化,他们是兴隆华侨农场极其宝贵的社会财富. |